体外反搏第九场巡讲
2020年12月9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主办的2020年中国体外反搏学院学术巡讲系列活动第九场巡讲“体外反搏的循证医学证据与应用进展”于线上进行直播,此次巡讲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杨达雅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华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赵明明教授为巡讲的主持人。
课上,杨达雅教授带领线上观众深度分析了5篇外文文献,以期通过文献分析来获得体外反搏研究的启发与经验。论文采用了PICOS的研究框架展开分析。 论文框架 文章一:《体外反搏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是有成本效益的》,通过这篇文献可以得出:患者在接受体外反搏治疗后,住院率降低20%,医疗次数减少,节约住院花费开支,是符合成本效益。 文章二:《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衰再住院的影响》,通过这篇文献可以得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衰患者出院后,进入综合心脏康复中心进行治疗(包含体外反搏项目),患者接受了35次的标准体外反搏治疗后,再住院率从34%降低至6.1%、运动耐量、行走距离和不良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文章三:《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通勤运动耐量的改善》,专家对99例病人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发现:体外反搏对治疗稳定型心衰患者有积极作用,改善运动耐量,患者在六分钟步行试验中步行距离增加。 文章四:《体外反搏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症状轻重程度、用药情况、身体机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疗效》,实验表明:患者在接受体外反搏治疗后,服药量减少,但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用药情况调整,杨教授建议医生群体,在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前为患者做好适应症、禁忌症的筛选,避免药物调整,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存性;同时患者的焦虑情绪、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一系列的改善。 文章五:《顽固性心绞痛患者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体验—定性研究》,杨教授指出这篇文章的创新点在于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即通过运用访谈法来收集患者在参与体外反搏治疗前、中、后的感受,获取患者谈话的内容文本,并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因此,医生在帮助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时,要积极关注病人的主观体验,可以在治疗前开展一些患教活动,普及相关医学知识,对增强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应对疾病心理都有重要意义。 定性研究 随后,杨教授对课程进行了总结也提出了研究展望,杨教授希望医界学者在医疗经济学、体外反搏对慢性心衰的疗效、心血管康复和预后项目可以带来多少额外获益等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展开进一步探索。 在答疑环节中,杨达雅教授和赵明明教授对目前各大指南对体外反搏治疗的循证推荐级别、体外反搏在临床应用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拓展、体外反搏在呼吸康复中怎么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课程结束之际,赵教授号召医生群体积极加入到体外反搏的研究当中,不断为体外反搏的发展注入新力量,创造优秀的研究成果,造福更多的病患。